期刊編輯:審稿時不會從頭看到尾!所以論文寫作應該這樣……
前言
從學術期刊編輯的視角看,論文的寫作應在選題、作者簡介、摘要、參考文獻和語言等方面狠下工夫。作者對要投稿的學術期刊應有一定的了解,克服盲目性,增強針對性。選題不僅要有創(chuàng)新,而且要大小適中,既不要湊熱鬧,也不要刻意報冷門,更不要功利性太強。參考文獻應規(guī)范、真實、準確,既體現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,也要體現作者治學態(tài)度的誠實、嚴謹;既要注明出處,又不能變相抄襲、剽竊。論文寫作應深入淺出,通俗易懂,語言要生動、簡潔,不能把簡單的事情說復雜、把誰都明白的道理弄得不明白。
撰寫學術論文這對于從事學術研究的專家、學者幾乎成了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,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他們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。
不過,這里我想從一個學術期刊編輯的視角,來談談學術論文的寫作問題。還是從學術期刊編輯如何審稿談起。對于作者來稿,現在很多的學術期刊編輯部都有這樣一條免責申明或者說「霸王條款」:「來稿3個月內未收到本刊的用稿通知,作者可自行處理。來稿一般不退,請作者自留底稿;也不奉告評審意見,敬請海涵」這樣的申明,確實對作者的勞動不夠尊重,而且,經常有一些作者來人、來函、來電咨詢。因此,北京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編輯部規(guī)定:對于作者來稿,不管錄用與否,一般在三個月之內給與回復。這樣一來,編輯的審稿任務就很重。時不時就會有一大摞稿件要處理。那么,學術編輯是怎樣處理這些來稿的呢?
我可以說,在審稿的時候,很少有編輯會對每一篇文章從頭看到尾的。編輯看文章的順序大致是:題目,作者,摘要,開頭和結尾,參考文獻。如果覺得哪篇文章有價值,才會認真地從頭至尾看一遍。我這樣說,好像是對作者的不尊敬。也有的作者可能會提出疑問:辛辛苦苦寫一篇文章,編輯怎么能不好好看一遍呢?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?其實,這里不存在編輯不尊重作者的問題,而是要看有沒有「從頭看到尾」的必要。為了提高學術論文寫作的質量,為了增強論文寫作的規(guī)范性,為了提高投稿的「命中率」,作者應該特別重視以下幾個方面。
1.關于題目
學術期刊編輯拿到文章的時候,最先看的當然是文章題目。有相當一部分稿件就是因為題目不妥而落選的。按照『爾雅釋言』的解釋,「題」就是「額」,「目」就是「眼睛」。也就是說,標題之于一篇論文,就像額頭、眼睛之于人。好的標題確實能起到畫龍點睛、先聲奪人的作用。不僅學術期刊審稿看重題目,讀者、各種各樣的基金項目評審也是一樣,有的項目入圍以后,最終還是會因為題目不妥而落選。
1. 標題一定要生動、新穎、簡潔標題
一般不用一個完整的句子,而應當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,一般不能超過 20 個字。標題不能平淡無奇,不能是空話、套話、口號,等等,這樣大而不當。
不同層級的標題不能相同。有的文章一級標題和二級標題、二級標題和三級標題完全一樣,這是應該避免的。在來稿中經常發(fā)現這樣的問題,往往是編輯幫忙改正。
有的文章寫得不錯,擬的標題卻很平淡,所以,很多文章的標題是被編輯改過的,編輯也經常給文章改標題。
有的作者喜歡用副標題。我認為,副標題的作用應該是這樣的:
為了調整論文的研究角度。如,張映芹:『「民生本位」時代的財政公共性-基于公共福利價值目標視角的分析』;
限制論文的研究范圍。如,厲以寧:『思想解放、理論創(chuàng)新、經濟改革-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』;
突出論文的研究重點。如,陳來:『馬王堆帛書(易傳)的政治思想-以繆和昭力二篇為中心』。 要注意的是副標題的范圍要比正題窄,而不能比正題范圍寬。
北京大學有位教授在『北京大學學報』(哲學社會科學版)刊發(fā)過幾篇文章,有些文章題目被編輯改過,他說:編輯很了不起,是他的「一字之師」,標題一改就畫龍點睛,讓人不得不佩服。
2. 文章選題一定要與所投刊物的辦刊宗旨、定位、風格一致
首先,每一個學術期刊都有它的辦刊宗旨、定位、個性、特色,沒有個性和特色的刊物是沒有生命力的?,F在刊物特別是綜合性學術期刊的最大毛病就是沒有特色,千刊一面。辦刊最忌諱的就是大綜合,面面俱到。這是學術期刊編輯辦刊的自覺性。以『北京大學學報』(哲學社會科學版)為例,就是突出文、史、哲,兼顧政、經、法,一般不發(fā)教育學方面文章。
如果一家刊物的定位是學術類刊物,而你投給它的是工作指導性或娛樂性文章,或者是詩歌、散文、小說,那編輯看一看題目就用不著再往下看了。再如,山東大學主辦的『文史哲』,它的定位為「文史哲」,你給他投的經濟學、法學稿件,那他的編輯看看標題就完全可以決定不予錄用,當然也不用再往下看了。
所以,作者在投稿時,一定要提高投稿的自覺性。最好先找要投稿的刊物翻一翻,了解它開設有哪些欄目,是否刊發(fā)自己所投這類稿件。或者從網上進入該刊物的網頁,現在一般刊物都有自己的網頁,可以看看「稿約」或「投稿須知」。如果不發(fā)這類文章,而去投稿,豈不是浪費時間?
其次,期刊分專業(yè)性學術刊物和綜合性學術刊物。它們的讀者定位是不同的。一般來說,綜合性學術刊物要求選題宏觀一些,不太歡迎有過于繁瑣的數學計算、過于明細的圖表公式的文章;而專業(yè)性學術期刊,選題可以專深一些。這樣,才能做到知己知彼,百戰(zhàn)不殆。
第三,不要一稿多投,也不要一投多稿。投稿在發(fā)送電子郵件的同時,最好郵寄上紙質文本。因為現在垃圾郵件非常多,各種各樣的廣告充斥了郵箱。計算機病毒也很厲害,各學術期刊編輯部的公用郵箱可能會陷入癱瘓狀態(tài)。如果你不寄送紙樣文本,編輯部可能就收不到你的稿件。有的作者通過網絡投稿,同一篇稿件,在發(fā)電子郵件的時候,抄送給好幾家刊物,這是對刊物不尊重的表現。2008 年 10 月 15 日,第 7 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在武漢召開,50 家學術期刊在會上通過的『關于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的聯合聲明』。『聲明』第四款規(guī)定,凡被發(fā)現有任何一種學術不端行為者(包括一稿多投、抄襲剽竊、重復發(fā)表、虛假注釋、不實參考文獻),簽署本聲明的學術期刊將在1 0 年之內拒發(fā)其任何文章,以示懲戒。
一投多稿的現象也是較多的。有的作者可能是做什么課題,課題完成后,可能會有一組文章,少則兩篇,多則四五篇。有的作者也就一股腦塞給一家刊物。編輯收到這樣的稿件會反感,會覺得你在粗制濫造,或者作者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。要知道,一種學術刊物一年一般不會刊發(fā)同一作者兩篇文章。一次投多篇文章并不會增加「命中率」。
3. 選題大小要適中,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選一個大題目,只可能是大題小做或大題大做
大題大做不是學術期刊上一篇論文的容量所能承載的,可能要做成一篇博士論文或寫成一部書。如果大題大做還非得要做成學術期刊論文,那就只能是天馬行空,面面俱到,面面不深。如果大題小做,則只能是蜻蜓點水,泛泛而談,也會缺乏深度。
現在令學術期刊編輯頭疼的是,很多作者選題太小。題目太小,小題大做,涉獵面不寬,沒有普遍意義,價值不大。有的學科,如,文史哲,選題都比較小。相當大數量的投稿不被錄用主要原因在于選題太小。
4. 選題不要湊熱鬧,也不要報冷門
首先,熱鬧的選題,寫文章的人多,可供參考的材料多,但創(chuàng)新的空間較小。如果沒有新意、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,就不要跟風,不要人云亦云,不要七拼八湊,不要低水平重復。
其次,每一學術期刊都希望自己刊物發(fā)表的論文有良好的社會反響。現在學術評價、學術期刊評價都比較強調引用率和轉摘率,故太冷門的選題,一般刊物都不愿意發(fā)表。
5. 選題不要功利性太強
論文是學者做學問連續(xù)性與階段性統一的結果,與此相聯系,選題也應該是短期與長期的統一。不能學風浮躁,不要急功近利,不要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,不要為了課題結項、職稱評定、職務晉升、科研績效考核、學位答辯而去湊數。現在社會,除了「學而優(yōu)則仕」外,還有「仕而優(yōu)則學」、「富而優(yōu)則學」,有的人發(fā)表文章,就是為了名利雙收,附庸風雅,就是要做「學者型官員」、「學者型企業(yè)家」,給自己的人生再增添一道所謂美麗的光環(huán)。
選題要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、興趣、愛好。很多大學者往往都是從一個問題(譬如博士論文的選題或者課題)深入下去的,一個選題往往是以后甚至一輩子學術研究的生長點??蒲胁灰獤|一榔頭西一棒子,這樣,形成不了自己的相對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特長。有的作者喜歡選熱門的、比較短期話題,寫一篇文章,這個問題就沒有再研究的必要和可能了,就不得不放棄,長此以往,一輩子也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「領地」。有一些高校教師之所以一輩子沒有大的建樹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?,F在一些年輕的學人思想活躍,喜歡在學術領域中搞「圈地運動」,也反對這種搶占山頭的做法。
6. 選題要有新意
評價學術論文的標準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創(chuàng)新程度。選題應盡量選取前人和別人沒有研究和涉獵過的課題,也就是說,選題要有創(chuàng)新性。當然也可以舊題新做、舊話新說,這也是一種創(chuàng)新。現在是信息化時代,只要進入中國學術期刊網,輸入關鍵詞檢索,相關問題的文章就都可以看到。研究者可以利用它,學術期刊編輯更是經常查詢。研究者利用它是收集資料,編輯利用它是看投稿是否有新意,是否抄襲。只要一查詢,就會一目了然、心中有數。如果選題沒有創(chuàng)新性,只是舊題舊做、舊話舊說,低水平重復,那就只能是學術垃圾。
學術的創(chuàng)新大體由高到低主要有這樣幾個層次:
第一個層次是理論層面的創(chuàng)新,必須有「原創(chuàng)性」,甚至是填補空白的。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,繼續(xù)開拓前進。這就是張載所說的: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?!柜T友蘭提出,要接著講,而不是要從頭講、重復講。
第二個層次是方法層面的創(chuàng)新,是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。
第三,材料層面的創(chuàng)新??梢允茄a充性的材料,為老觀點提供新材料;可以是得出新結論的材料,如考古發(fā)現的新材料,因新材料提出新觀點;當然,也可以是從老材料得出新觀點,重新詮釋重新解讀。
第四,理論應用層面的創(chuàng)新。這種應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不要削足適履,張冠李戴。更不要用國外的(經濟學、社會學、哲學)理論來批評、指責中國社會現實。
不同級別的刊物對論文創(chuàng)新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。一般來說,越好的刊物對創(chuàng)新的要求越高。一篇文章創(chuàng)新性有多大,作者心中最有數。在投稿時,就要有針對性。根據文章的創(chuàng)新性大小即文章質量高低選擇適當的刊物。
2.關于作者
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時當然看作者,包括作者的學歷、學術背景、研究專長等。
作者在投稿時應當提供的信息一般包括:姓名,性別,民族(漢族可以省略),工作單位,職稱,研究專長。
稿件上應該注明詳細的聯系方式,包括:通訊地址,郵政編碼,電話(最好留上手機),電子郵箱等。
看作者并不是說講資歷。作者背景毫無疑問可以在編輯審稿時,幫助編輯判定論文水平的高低。給學報投稿的有大學教師、科研機構研究人員,有中學教師,有大學本科生、研究生,有政府部門干部或離退休干部,還有工人、農民。
這并不是說誰就不能寫學術論文。但是,應當承認,一般情況下,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(yè)方面的教育和訓練,寫出來的東西難免就有時會出現偏頗。
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擔的科研基金項目,請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。
3.關于參考文獻
學術研究往往是以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,因此,引用別人的思想觀點或論據是極為尋常的事情,但是,論文一定要注明引文的出處。一方面,這體現了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,體現了自己治學態(tài)度的誠實、嚴謹和規(guī)范,另一方面,也便于論文評審人和讀者了解相關材料的來源,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參考??梢哉f,參考文獻在學術研究中是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。
對于學術期刊編輯來說,可以通過文中或文末的參考文獻,了解作者的學術視野,了解作者參看了哪些已有的研究成果;可以通過參考文獻的出版時間,了解作者對新的材料熟悉的情況。負責任的編輯甚至會查看相關的參考文獻。
嚴格地說,沒有任何參考文獻的論文不能算一篇規(guī)范的學術論文,一篇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能少于 4 個。
不注明任何出處的引用當然是一種抄襲、剽竊,那么,注明出處的是不是就不算抄襲、剽竊呢?這也還要具體分析。引用要適度,不能大段大段地引用。有的一萬左右的論文,引文竟達三千多字;一成五千字的文章,引用竟達七千字。
如果說文史類文章容易在引文長度上失去節(jié)制,那么經濟類、社會學方面的文章往往在參考文獻數量上上失去平衡。有的學者一篇文章中參考文獻競達 160 多個。投稿中,很多的經濟學論文,參考文獻都有四五十個。一般來說,參考文獻的列舉,既不要遺漏重要的文獻,也不要過多羅列不直接相關的文獻。當然,不好說以多少為宜,有的文章可多一些(如綜述性論文),有的文章可少一些(如創(chuàng)新性論文),但不要給人有「失重」之感。
有的作者喜歡在當頁腳注中對正文進行材料、觀點的補充,這原本無可厚非,但也要注意篇幅要適中。有的文章長度在 1.5 萬字左右,這種注釋竟然多達 7 千多字。文章寫完之后,一定要認真核對引文和材料,特別是轉引來的東西,特別是經典作家的著作。照抄別人引用錯誤的引文,就會以訛傳訛,造成不良社會影響。別人也會對你治學的嚴謹性表示懷疑。有的文章引文錯誤百出,讓編輯大為惱火。
參考文獻要真實,不要胡亂寫上幾個敷衍了事。
參考文獻可采用兩種方式:順序編碼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。不管按哪一種方式,著錄項要齊全。
經典著作要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,不要沿用舊版本。因為舊版本有錯誤。如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』、『列寧選集』用 1995 年版,『列寧全集』用 1984 年以后版本,『毛澤東選集』用 1991 年版,『鄧小平文選』(一、二卷)用 1994 年版等等。
4.關于語言
「言而無文,行之不遠」,論文寫作,語言很重要。要生動、簡練、鮮明、準確,要字斟句酌。清儒鄭板橋有一名句「刪繁就簡三秋樹,領異標新二月花」,很值得玩味。當然,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,不能強求一律,但是,一定要符合中文寫作習慣,不能半文言半白話,不能半中文半洋文,晦澀難懂,不堪卒讀。
寫文章一定要深入淺出。有些知名學者,寫文章、寫書,都和講課一樣,能做到深入淺出,通俗易懂,即使是非專業(yè)的讀者,也完全能看懂,很有吸引力和可讀性。有人把學問分為四個層次:深入淺出好學問,深入深出深學問,淺入淺出沒學問,淺人深出假學問。現在有些學者寫文章,說得不客氣,就是把簡單的問題說復雜、把復雜的問題說糊涂、用誰都聽不懂的語言來講誰都明白的道理。
有一些學者在國外呆的時間很長,雖然很有思想,中文表達卻很成問題。他們寫文章很喜歡用很長的從句,一句完整的話總喜歡用好幾個逗號分開。
寫文章要盡量減少錯別字。消滅錯別字是不切實際的,誰也不敢說他的文章中沒有錯別字。特別是現在用電腦寫文章,有的人用的拼音輸入法,產生錯別的幾率就更高了。但文章寫完之后,應該認真校對兩遍再投稿。錯別字太多,難免會讓評閱人反感。
學術論文寫作,實質上是一種艱苦的理論知識創(chuàng)造過程。從事科學研究的人,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,「吃的是草,擠出來的是奶、血?!惯@里,沒有任何捷徑可走,必須多讀書,多思考,只有這樣才能多出成果,快出成果,出好成果,為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(yè)繁榮與發(fā)展作出自己的貢獻。
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
信息科技 - 國家級期刊
東南傳播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度假旅游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環(huán)渤海經濟瞭望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科技創(chuàng)新與應用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科技創(chuàng)新導報
信息科技 - 國家級期刊
中國民族博覽
合作期刊 - 國家級期刊
建材與裝飾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中國戰(zhàn)略新興產業(yè)
合作期刊 - 國家級期刊
IT經理世界
信息經濟與郵政經濟 - 國家級期刊